行业资讯> 食品&饲料添加剂

实施三年 铝食品添加剂禁用令效果几何

2017-04-07

2014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公告》,规定自2014年7月1日起,禁止将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用于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膨化食品生产中不得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小麦粉及其制品(除油炸面制品、面糊、裹粉、煎炸粉外)生产中不得使用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被称为“禁铝令”。同年12月,《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发布,对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使用范围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加以明确。

目前,“禁铝令”实施已近三年,但在近两年来多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布的食品监督抽检公告中,馒头等面制品检出铝、油条等油炸面制品铝残留超标的情况屡见不鲜,超范围和超量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行为依然屡禁不止。

油条等油炸面制品铝残留超标的情况屡见不鲜

禁铝:风险严控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却不在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列。铝在毒理学上属于低毒性金属元素,一般不会引起急性中毒,但摄入过量后会在人体内蓄积。铝进入细胞后可与多种蛋白质、酶等人体重要物质结合,进而干扰细胞和器官的正常代谢,影响神经和骨骼系统,严重的还会导致一些疾病。铝摄入过量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影响更大,不仅影响儿童骨骼的生长,还会损害神经,导致智力发育出现障碍。膨化食品是儿童消费量比较大的食品,因此规定膨化食品生产中不得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

鉴于铝摄入过量对健康的危害,201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将铝的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PTWI)修订为每周每千克体重2毫克。2014年6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铝暴露风险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居民膳食铝的平均摄入量为每周每千克体重1.795毫克,尚未超过PTWI,但高食物量消费人群的膳食铝摄入量却是PTWI的3.8倍。就个体铝摄入量的分布而言,我国全人群中有32.5%的个体膳食铝摄入量超过PTWI,而北方居民由于饮食结构中面食摄入较多,有多达60.1%的个体膳食铝摄入量超过PTWI。相比之下,我国膳食铝摄入量高于其他国家。因此,采取措施降低我国居民膳食铝摄入量以降低铝摄入过量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势在必行。

据研究,天然食品和饮用水中的铝含量很少。面粉、馒头、油条和面条是膳食铝摄入的重要食物来源,而这些食品中的铝主要来自含铝的食品添加剂,如面制品使用的膨松剂、海蜇加工的固化剂、食物配料粉的抗结剂以及色素的载体等。由于含铝食品添加剂是我国居民膳食铝暴露的主要来源,因此,国家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于2014年5月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的公告》,撤销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等3种食品添加剂,不允许膨化食品使用含铝食品添加剂,并调整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的使用范围。同时,要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反公告规定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

限量:源头严防

馒头、花卷是我国居民尤其是北方居民的主食,日消费量巨大。面粉起发主要使用老面、酵母、小苏打和泡打粉4种介质。老面发酵耗时长、技术要求高、质量不稳定,不适合规模化面制品加工。使用酵母发酵对环境温度要求较高,小苏打发面的成品松软度又不理想。泡打粉具有起发快、价格低、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因此在馒头、油条等面制品加工中使用最广泛。

泡打粉有含铝泡打粉和无铝泡打粉两种。含铝泡打粉主要含有硫酸铝钾(钾明矾)或硫酸铝铵(铵明矾)成分,无铝泡打粉则不含明矾成分。含铝泡打粉价格低,起发效果好于无铝泡打粉,因而更受面制品加工者欢迎。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钾明矾和铵明矾可用于豆类制品、油炸面制品、粉丝等7大类产品加工,但对残留量有规定。因此,馒头、花卷等检出铝是生产者超范围使用含铝添加剂,属于违规添加;油条、油饼等检出铝残留量超标属于过量使用。两种行为均构成违法。

文章来源: ECHEMI
免责声明:本文章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ECHEMI(Echemi.com)所有

ECHEMI活动

入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