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外贸资讯

长文揭秘:印度重启对华签证背后的真相,以及中国化工人的巨大机会

Kim

2025-08-25

近期,中印关系出现一波令人意外的“解冻”信号。印度驻华使馆7月23日宣布,自2025年7月24日起,向中国公民重新发放赴印旅游签证。这是印度自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首次对华恢复该类签证 。印度旅游业代表预测,这一政策会带来“多米诺式正面效应”,从旅行社到导游、酒店甚至手工艺人都可能感受到游客回流带来的利好 。然而门槛不低:申请人必须去北京、上海或广州的签证中心递交资料,提供六个月银行流水并保证账户余额至少10万元人民币(约合14,000美元),而且电子签证尚未恢复 。表面上是为了刺激旅游,实际上,这场“开闸放水”背后隐藏着印度对经济利益和供应链安全的双重期待。本文结合真实资料和行业数据,剖析政策深层逻辑,并展望它将给中国化工圈带来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依存度超乎想象:中印贸易的隐秘真相

数据告诉你:印度离不开中国

虽然印度在安全领域对中国态度强硬,但在经济领域的依存度令人咋舌。美国和平研究所的报告指出,2024财年中印双边贸易中的主要工业产品价值约1000亿美元,约占印度对华进口的98%,其中中国占印度该类工业产品全球进口量的30%。在过去十五年里,印度从中国进口这些产品的增幅高达215%,远高于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增幅(94.5%) 。

医药和化工领域的依赖更加突出。贝恩公司与印度制药出口促进委员会的报告称,2024财年印度进口的散装药和中间体中,约72%来自中国,这一比例高于2022财年的66%。美国和平研究所文章进一步披露,2018—2020年间,印度某些关键活性药物成分的进口90%至100%依赖中国。BioSpectrum India的统计显示,印度生产超过60000个仿制药品种,但进口的API中约70%源自中国,其中有58种重要API印度高度依赖中国,45种完全由中国供应。

这种依赖不仅限于医药。印度化工产业的大部分原料也来自国外。《印度制造洞察》网站汇总的官方数据称,2023年印度化学品进口额超过600亿美元,包括磷酸、烧碱、甲醇、乙酸等大宗基础化学品以及医药中间体 。2024年印度为有机化学品进口支付约145亿美元,其主要来源是中国和美国;进口医药中间体约52亿美元,主要来源为中国和意大利 。印度许多化工企业坦言,缺乏产能和技术使得依赖进口在未来十年内难以改变 。

签证重启背后:旅游只是表象

疫情爆发后,印度在2020年停止对华旅游签证,赴印中国游客数量从2019年的339,442人骤降至2020年的39,586人。旅游业因而萧条,各方期盼重新开放能拉动消费和就业 。然而真正的动机远非“吸引游客”那么简单。印度利用签证政策恢复双边经贸人员往来,欲重新吸引中国投资者、供应商和技术专家。中印互投在疫情期间急剧下降,例如2021年印度对中国的投资同比下降47.4%,仅有约6.32亿美元。签证重启有望缓解因人员流动受限造成的项目停滞和投资信心衰退。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人为设定了较高的门槛。申请者必须提供充足的银行证明并亲自前往签证中心办理,电子签证仍然暂停 。这一“有限开放”既是过滤低消费游客、优先商务人士的策略,也是印度在促进经济合作与保持安全审查之间的谨慎平衡。

签证放开是馅饼还是陷阱?化工人的机遇与挑战

赴印看展:重逢的机会

签证恢复后,中国化工企业的商务人员将能再次踏上印度的土地,参加展会、拜访客户和实地考察。2025年下半年,印度有数场重量级展会值得关注:

展会名称

时间与地点

主要内容

出处

Fi India 2025(印度食品配料展)

2025年9月3日–5日,印度大诺伊达India Expo Centre

专注食品与饮料配料,是印度领先的配料展会,汇聚行业领导者探索创新趋势。

India Expo Centre官网

CII 化工与石化展(Chemicals & Petrochemicals Expo 2025)

2025年11月12日–14日,古吉拉特州甘地纳加尔Mahatma Mandir 会展中心

由印度工业联合会主办,展示印度化工、石化、复合材料及工艺设备领域的实力,并邀请全球企业参与。

CII官方网站

CPHI & PMEC India 2025

2025年11月25日–27日,印度大诺伊达India Expo Centre

汇聚全球制药产业链的重要展会,涵盖原料药、制药机械、包装与技术等。

CPHI官网

GlobalChemShow 2025

2025年12月18日–19日,孟买Bombay Exhibition Centre

聚焦大宗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特种化学品及API,是全球化工行业的重要展会。

官方网站

这些展会对原料药、化工原料和食品添加剂供应商意义重大。过去几年由于签证暂停,中国企业只能隔着屏幕洽谈,错失了与印度客户面对面沟通和签订合同的机会。如今,亲临现场结识合作伙伴、展示技术、巩固市场的机会再次敞开。

印度正在加速国产替代:机会与风险并存

为了摆脱对外依赖,印度政府推出了“生产挂钩激励”(PLI)计划,鼓励国内药物和化工原料生产。贝恩公司指出,印度已为药品和医疗设备领域拨出近30亿美元的激励资金,到2024年4月已吸引投资约40亿美元。报告建议,未来应进一步扩大激励范围,以降低对单一来源——即中国——的依赖。

对于中国化工企业而言,这既是风险也是机会。印度大型制药企业如Dr. Reddy’s Laboratories、Sun Pharma、Aurobindo Pharma已在中国设立合资企业或独资公司;同理,中国企业也可以逆向投资印度,在当地建设工厂,供应API或基础原料,并享受印度政府的激励和税收优惠。这些合作能够帮助中国企业在印度本土化战略中分一杯羹。

做好防风准备:成本与政策的隐忧

签证恢复并不意味着“躺平”。首先,申请门槛不低:需要提供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银行存款证明,办理手续必须亲赴签证中心。这样的要求会增加资金和时间成本,某些小微企业或个人业务者可能因此望而却步。

其次,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美国和平研究所提醒,印度对中国进口高度集中,容易成为经济胁迫的目标。例如疫情期间,中国限制API出口使得印度不得不限制自身药品出口 。未来如若边境摩擦或政治风向变化,签证和贸易政策可能再次收紧。

最后,印度正在加速推动关键起始物料(KSMs)和API的本土生产,计划优先发展56种核心API。若本土替代成功,中国企业的出口份额将受到挤压。因此,进入印度市场的同时还要密切关注投资政策、质量标准和知识产权要求,提升产品附加值以保持竞争力。

最后的思考:拥抱机遇也要拥抱风险

印度恢复对华旅游签证既是经济信号,也是政策试探。它透露出一个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印度在外交安全层面保持警惕,另一方面仍希望继续从中国获取资本、技术和原料,为其高速发展的制造业和消费市场“输血”。对中国化工行业人士而言,这意味着巨大的机遇,也伴随着不可忽视的挑战。

首先,亲赴印度参加各类化工展会,把握面对面洽谈与市场调研的机会,将有助于重新连接客户和供应链。Fi India、CPHI India、GlobalChemShow等展会集中在9月至12月,提前准备签证和资金证明是关键。

其次,可以考虑在印度布局生产或与当地企业合作。印度对华依赖高的药物和化工原料短期内难以替代,政府的PLI计划和土地优惠则为投资提供了诱因。通过合资建厂或技术合作,既可以规避贸易壁垒,也能分享本地政策红利。

最后,务必关注政策变化并制定风险预案。与印度客户合作的同时,应密切关注签证政策、海关规定和边境局势,评估供应链可能中断的风险,必要时多元化市场,以防地缘政治风险带来意外冲击。


签证放开不仅让旅游市场再度启动,更为两国化工产业交流打开了新的通道。在全球供应链深度交织的今天,中印关系的任何缓和或紧张都可能迅速传导至企业运营。中国化工圈如果能够理性评估机遇与风险,抓住合作窗口,既能巩固现有市场,又有机会在印度快速成长的化工产业链中占据更高价值的位置。

文章来源: ECHEMI
免责声明:本文章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ECHEMI(Echemi.com)所有

ECHEMI活动

入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