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出口快报

我国化工产品出口的未来趋势分析

Tiffany

2017-09-26

我国化工产品工艺和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有机材料生产企业分布散、规模小、品种单一、品级不高、装备落后、资金缺乏;无机化工仍属粗放型、资源型产业,低档产品多,大路货多;氯碱企业规模小而散,技术装备差,氯产品的结构不合理;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在我国起步较晚,大部分产品在品种和质量上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应用开发和技术服务跟不上;涂料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虽有较大提高,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并实现了原材料和大部分设备的国产化,但从综合能力看,在技术开发、产品品牌、生产规模、产品差别化等方面仍有差距。

多年来,我国化工产品进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80年代的资源型的出口产品结构过渡到了资源型产品与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并重,技术密集型产品为补充的综合出口产品结构。在出口产品构成中,资源型产品一直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仍占有较大的比重,主要包括油品、无机化学品、有机化学品以及化学矿。劳动密集型产品胶鞋的出口从无到有,其出口额居各类化工出口产品的前列。橡胶及其制品的出口逐年增加,是增幅较明显的一个行业。以化学农药和生物化学品为代表的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学品的出口增长迅速。有机化工原料、染料和颜料的出口额也有明显的增长。这类产品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出口单价有所上升。但是,技术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比仍然例太小,出口的化工产品多为资源型,低附加值的原材料和中间体以及传统加工产品,这种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出口增长方式仍然主要是依赖扩大数量的外延型增长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复苏和发展,中国化工工业发展迅速,而中国化工原材料及产品的主要竞争力在于价格。出口产品以低成本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市场,在国际化工市场上的份额逐渐扩大,导致了一连串国外对我国化工产品的反倾销事件。金融危机爆发后,一方面,各国内需疲软,国际市场萎缩,企业面临争夺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为扶持和保护国内产业,一些国家通过增加非关税措施、频繁实施贸易救济措施等,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急剧升温。在当前贸易摩擦多发期的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化工产业,无疑成为了反倾销的重灾区。

虽然从涉案数量和金额上化工产品所占比重而言不算最大,但令人担忧的是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时间比较长,最长可以达到十八个月,在此期间,一般不允许再进行交易,而且一旦反倾销成立,征收反倾销税期限一般为五年,五年后如果复审很可能继续延长征税时间,因此反倾销损害的持续性较长。因此反倾销在短期内,迫使化工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上扬,竞争力削弱,市场占有份额下降,妨碍我国化工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从长期来看,在被迫退出市场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后,很难有重返市场的机会。此外,不可忽视的还有反倾销带来的隐形危害,一旦对某化工产品成功实施反倾销,其他国家相关产品的经营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也会提起反倾销的诉讼,这种威胁的连锁性,传播性对国内化工产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而且我国化工产品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中国许多化工产品希望通过出口来开拓海外市场,而反倾销的打击对我国化工产品在海外的拓展,形成强大的打压态势。化工企业只能将大量出口受阻的积压产品转回国内市场,导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破坏已经形成的销售平衡,市场经营秩序,产业结构,和价格体系,对中国化工产品的生存构成极大的威胁。

文章来源: 第一化学网
免责声明:本文章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ECHEMI(Echemi.com)所有

ECHEMI活动

入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