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出口快报

人民币飙升给中小外贸企业再上一课,观望不如自救(一)

Tiffany

2018-02-28

“(美元)只能先放着了,”一家出口原料药的小型外贸企业老板王先生无奈地感叹道。他仍对美元反弹怀有希望,结汇还是不结,仍在纠结中。

按照传统做法,王先生在去年下半年陆续回收的货款并没有全部结汇,而是在6.8-6.9左右屯了不少美元;最近几个月的汇率波动,已经让他去年的利润减少近半。而且他至今还没有做衍生品对冲风险的打算。

今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快速升值3.5%,是去年全年涨幅6.72%的逾一半,并创下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的最大单月涨幅。人民币的这波“超级行情”对于中国不少利润微薄的外贸企业而言,如同生死大考,尤其是一些持汇待结的出口企业。

“企业如果没有避险就会死的很惨,主要不是因为升值幅度有多大,而是升值得实在太快,要考虑会不会又来一次汇改。”一中资交易员如此说。

多位交易员也称,在升破6.30之后,客户的结汇止损盘明显增多,结汇的节奏也明显加快,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基本转向;但企业未止损的外汇也还挺多的。

这可能是中国广大中小外贸企业的无奈现状,尽管监管层数次提醒企业不要押注人民币的升贬,应树立风险中性意识和健全汇率风险管理,但仍有不少企业在裸奔。

不仅小企业,很多上市公司也纷纷中招。博腾股份、阳普医疗 等多家公司均发布公告称汇兑损失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而福田汽车1月公告预计公司2017年的业绩同比减少,诸多原因中就包括汇率波动,即“人民币升值导致相关应收账款的汇兑损失增加影响本期净利润”。

2017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逾10%,兑港币累计升值逾10%,但对贸易加权的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同期仅上升逾1%。

健全风险管理意识正当时

中国外贸企业数量众多,中小企业的比例甚高,且中国外贸行业大多毛利率较低,对成本敏感,因此财务方面更多关注原材料成本、财务成本、运营成本等,很少将汇兑成本纳入其中,往往被动承受汇率波动。

此次美元短时暴跌让国内众多贸易商深刻感受到了未对冲的美元敞口风险的阵痛,在人民币双向波动的预期愈发强烈的背景下,外贸企业或将就此把“汇率风险管理”作为必修课。

“所谓的避险是对大企业来讲的,对于小企业而言,大多不会去做衍生品,小的企业做的比较少,可能是成本问题。”一外资交易员认为,不过在经历这次教训后,可能会增加避险考虑。

中国南部一家大型出口外贸企业在经历了这几年的汇率波动后此次应对得相对淡定,尽管美元下跌行情超乎预期,但公司高管强调,公司“坚持锁定以应对扩大波幅的人民币汇率”,同时对美元走弱更加关注,采取多项措施以应对波动。
其中包括把可能的结算货币转换为人民币进行结算,同时调整合同定价、交易策略,并通过衍生产品等手段来规避风险。

中金宏观报告指出,在货物贸易层面,考虑到人民币有效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量增长的总体影响有限。然而,由于不同行业/公司的成本和收入结构不同,因此在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过程中,行业和公司层面有明显的“赢家”和“输家”。

例如,一些造纸厂商因其成本以美元计价而收入以人民币计价而有望受益。另一方面,由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较高,电子、纺织、家具、汽车、机械、玩具及鞋类等行业出口商的利润率可能承压。

报告称,从财务损益的角度看,美元债务占比较高的公司有望在升值中受益,而此前大量“囤积”美元的公司/行业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汇兑损失。据其分析,外币外债发行较多的行业包括金融、地产、能源、电力和航空等行业。另一方面,外汇“囤积”较多的很可能是中国几个出口占比最大的行业。

招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万钊亦撰文指出,其在调研中了解到,过去四个月由于人民币升值速度较快,出口企业猝不及防,带来了“美元惜售”的现象。出口企业希望等待更好的结汇点位,但是年关将近,企业普遍需要资金,这加剧了近期市场的恐慌心理。

中金宏观报告称,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以来,企业“囤积”的外汇以及外币债务的敞口占资产负债表的比例明显上升,显示外汇“套利”行为呈上升趋势。

文章来源: 第一化学网
免责声明:本文章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ECHEMI(Echemi.com)所有

ECHEMI活动

入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