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6年>

化工原材料价格上涨谁是幕后黑手?(二)

2016-12-19

  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化工业产品出口,而对原材料进口来说恰恰不是好消息。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中间价由2016年初的6.49左右,变成了现在的6.9左右。也就是说,不到一年的工夫,人民币已经贬值近6%。

  以木材为例,出于本国环保的考虑,中国大量进口木材。进口地包括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等等,其中原木进口大约2/3来自俄罗斯。木材进口多数以美元结算,因此人民币贬值必然造成进口成本上升,由此带动下游建材、家具等产品的提价,不过相对的也会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也算是有利有弊。

  有何招数稳定原材料价格?找出“幕后黑手”后,我们来对症下药:

  稳定能源产能

  煤价上涨这事也要一分为二地看。煤价上涨毕竟说明各地对违规生产的“黑煤”的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之相关的煤炭物流园、煤场、洗煤厂纷纷消失。这意味着煤炭行业的主导权将更多集中在大型国企手中。

  据煤炭协会粗略估计,2015年国企在煤产量中所占比例在70%以上。国企产能的实际占比在“黑煤”消失的背景下将进一步提升,这意味着国家对于煤矿产能具有更强的掌控能力,这部分原材料价格是可以较好控制的。

  稳步推进化工业建设

  国外几个化工企业停产,就能造成国内化工原料价格暴涨,稍有常识的人都会发现这很容易出问题。

  我国应注重化工行业的整体布局,一方面要防治局部产能过剩、避免造成浪费,另一方面要保证主要化工原料的自给——说得直白一些,该上的化工项目还得上。

  打铁必须自己硬,新化工项目要事先做好技术论证、安全制度和环境评价工作,在安全生产方面无懈可击。地方政府也要对其进行严格督导,防止疏漏。

  在此前提下,地方政府应下大力气做好群众工作,晓之以利喻之以义,使得化工项目在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下顺利投产。

  尽管现在已经淘汰了一大批小型化工企业,但能坚持下来的企业都是实力过硬的,这样一番优胜劣汰,反而会加快化工行业的优化发展。

  积极发展物流,降低运输成本

  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史上最严治超措施”的影响仅限于公路运输,而公路运输并不是唯一的运输方式。国内现成的低成本运输方式还有2种——铁路和内河航运。

  长期以来,长距离铁路货运的成本显著低于公路货运。但以前铁路货运的服务确实有不到位之处,一不提供“门到门”的服务,拉到车站了事;二是时间调度不到位,到货时间不能精确到日

  这两大缺点使得铁路货运的业务逐渐流向了公路货运,2015年全国铁路累计完成货运量33.6亿吨,同比下降11.9%。

  不过,公路运输成本上涨之后,铁路货运的优势又重新变得明显起来。2016年10月,国家铁路全月货物发送量完成24440万吨,同比增长8.4%,这是连续第3个月实现正增长。

  由此可见,通过铁路的传统优势来控制运输成本已被诸多企业接受。时来运转之际,铁路货运部门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应尽快改善管理、解决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培养更多稳定的客户,包括发展铁路——公路联运,提高调度水平,尽快实现精确到日的车皮发送服务等手段优化铁路运输。

  推动人民币的国际结算

  进口原材料涨价是因为货款以美元结算,而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如果原材料进口以人民币结算,涨价的问题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不过这个问题不是单个企业可以解决的,因为单个企业既没有定价权,也无力推动人民币的国际结算。这样的事情,还得由国家出面解决。

  不过,现在倒真是国家出面推动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大好时机,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维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大型经济体,诸多原材料出口国有求于中国,正等着米下锅呢。所以,解决原材料进口的问题,要同时发动上线和下线的手段。

  所以,解决原材料进口的问题,要同时发动上线和下线的手段。

  上线的手段,是由国家出面谈判,将原材料出口国的银行纳入人民币结算体系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下线的手段,是由大型国企出面罩着各路中小企业,成立价格联盟,行使集体谈判权。

  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问题不是没有解决办法,但是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力量的必要介入。不过原材料价格的回落也需要一个过程,化工业利润率较低的状况在短期内不易改变。客观地说,当前的经济环境,化工业的大企业拥有规模效益,可以依靠巨大的出货量、在单位利润摊薄的情况下维持生存,但化工业的小企业生存比较困难,往最坏处着想,往最好处努力,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文章来源: ECHEMI
免责声明:本文章及内容最终解释权归ECHEMI(Echemi.com)所有

ECHEMI活动

入驻企业